長江、渤海排污口排查岸線2.8萬公里 將全面進行無人機航測
4月29日,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曹立平表示,下一階段重點是督促指導各地全面完成無人機航測任務,也就是第一級排查工作。這個任務相當繁重,其中長江、九條主要支流及太湖涉及約兩萬四千公里岸線,渤海大概涉及三千六百公里航線,加起來近兩萬八千公里,要全面進行無人機航測。
“毫不夸張的說,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。”曹立平說,接下來還要組織人工徒步排查,確保今年年底前,完成“兩個口子”的排查任務。
“有口皆查”
長江入河、渤海入海排污口這“兩個口子”的排查整治工作是打好長江保護修復和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“當頭炮”、“牛鼻子”。具體來說,主要是完成排查、監測、溯源、整治等四項任務。
“目前,排查工作進展比較順利,按照既有部署正開展相關工作。這在整個長江保護修復和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中起著基礎性、決定性、關鍵性的作用。”曹立平介紹說,這次排查與以往排查工作最大的不同是:只要是向長江、渤海排污的“口子”,都要應查盡查。
經濟觀察網記者注意到,以前生態環境部重點關注是規模以上的排污口,而這次是堅持“有口皆查”。也就是說,只要有水流的“口子”就要查。此外,這次排查不是“推倒重來”,而是在原有工作基礎上的拓展和深化。
曹立平介紹,試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。“前段時間,我們在江蘇泰州、重慶渝北區(以及兩江新區嘉陵江段)和河北唐山黑沿子鎮開展了試點排查和實驗性排查工作。”
從試點情況看,入河(海)排污口特點:一是數量多;二是分布廣;三是隱蔽性強。
“排查的排污口與以往地方掌握的數據差距很大,應該說是一個數量級到兩個數量級的差別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此次采取的是全口徑排查,認定的標準與以前完全不一樣。”曹立平告訴記者,沿江沿海地區既有工業園區、化工企業、港口碼頭,也有城鎮小區、農田村莊、施工工地,排污口形態各異,有的無正規排水管道,有的埋在垃圾堆里,有一些污水直排沿河。
不僅如此,這次排查發現不少“非典型”排污口,隱蔽性很強。有的排口藏在草叢里、橋梁下,很難發現。比如,試點排查中通過無人機飛行,發現了一些排口,三級排查用無人船聲吶技術、無人機紅外探測,又發現了一些水下“口子”,其中有一個排污口,當地都不知道何時建的。
“三級排查”
曹立平表示,此次長江入河、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采用的是“三級排查”方式:第一級排查用無人機,排查疑似排污口;第二級排查是組織人工現場核查,對各類排污口逐一排查,登記確認;第三級排查是對疑難問題和隱蔽盲區進行重點攻堅,查漏補缺,全面建立排污口名錄。
他告訴記者,第一級無人機飛行,在渤海地區,準確率大概70%以上;在長江特別是上游地區,準確率大概是50%左右。所以就需要人工一步一步丈量,深入排查,這非常必要。
“這是個 ‘笨辦法’,但把它放在整個長江保護修復和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中去看,就是個好辦法、巧辦法,因為這是項基礎性、關鍵性工作。把排污口排查清楚了,把陸上污染搞清楚了,下一步環境整治就會有的放矢。”曹立平說,從“面”上看,我們主要抓排查整治標準規范,推動形成一整套可復制、可借鑒、可推廣的程序方法和工作模式。
他介紹,目前一批技術規范已陸續出臺,支撐整體工作的排查APP系統已開發完成,并在實際排查中啟用。無人機航測技術規范已印發,資料整合技術指南,現場排查工作要點、排污口監測工作指南等規范也在加緊制定。此次排查整治與以往有很大不同,以前是把規范要求全部制定好才開始,這次是先通過試點制定規范,指導全面工作。
此前,生態環境部召開了渤海入海、長江入河排污口工作啟動會,“兩個口子”涉及15個省(市)、76個城市具體實施方案都已明確,細化了任務分工、時間節點和經費安排,全面鋪開了排查工作。
曹立平稱,煙臺、大連等城市無人機航測工作即將開展。在排污口排查中,相關整治工作也在同步進行。比如,重慶市先行先試,在排查過程中,同步開展打擊偷排偷放專項行動,對發現的偷排口,立行立改,取得了很好效果。
- 上一篇:國內首次橡膠樹無人機植保飛防成功 2019/5/16
- 下一篇:無人機架設110千伏線路 2019/5/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