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人機“蜂群”導航有備份
現代戰場上,無人機漸漸成為熱門兵器。同時,對無人機“蜂群”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也不斷走向深入。
V-bat無人機
從一些國家的研究實踐來看,無人機“蜂群”要投入使用,除了無人機本身須具備一定硬件基礎外,還要有自主控制系統以及相應的外部條件,如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等提供支撐。
在自主控制系統中,人工智能的作用越發重要。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,無人機可進一步減少對飛手操作的依賴,并能依據感知設備所提供的信息及時做出反應。外部條件中,衛星定位導航系統以及其他通信手段,則能幫助無人機明確地知道“我在哪里”“要到何處去”,完成障礙檢測、路徑規劃等任務。
隨著各國探索無人機“蜂群”反制措施的同步展開,無人機今后的作戰環境進一步復雜化,衛星定位導航信號及其他外部通信手段成為易受攻擊的環節。那么,在此類信號受到干擾的情況下,無人機“蜂群”如何繼續發揮作用?一些國家的研制廠家開始嘗試采用新的導航方式作為“備份”,以應對戰場上“最壞情況”的發生。
以美國一家航空航天和國防技術公司——Shield AI研制的“V-BAT Teams”新型無人機群系統為例,前不久,該公司發布了這一新系統。和其他國家研制的無人機“蜂群”支持系統相比,該系統最大的不同在于,在失去衛星定位導航信號和其他外部通信手段的情況下,它仍能讓多架無人機立足各自的人工智能和自主導航系統,進行相互溝通,自主協調行動。
有外部條件可用時,能通過“借力”做到物盡其用;在無法“借力”時,留有額外渠道來保證無人機繼續完成自主作戰。從某種意義上講,這代表著一種趨勢——在“蜂群”導航方面,無人機不被單一方式捆住手腳,可進一步提高戰場生存力和作戰效能。
據Shield AI公司所披露的消息稱,現階段的“V-BAT Teams”新型無人機群系統只能支持4架V-BAT無人機進行協同,其未來發展方向是支持數量更多的無人機實現自主協同。
值得關注的是,該系統具備一定可移植性。研發公司試圖在未來將其應用到其他不同類型平臺上,把更多武器平臺“聚攏”在一起,提升其在復雜作戰環境中的打擊效能。
當前,“V-BAT Teams”新型無人機群系統還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,但其所反映的“備份思維”,對其他國家研發無人機“蜂群”帶來頗多啟示。
- 上一篇:韓版“捕食者”無人機進入量產階段 2024/2/20
- 下一篇:5架無人機編隊實戰!太原消防添“利器” 2024/1/25